患得患失,终究是因为双脚远离了土地
各位:强烈建议先看完视频再继续往下读 一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当这两句旋律响起的时候,眼眶不由自主地就湿润了。视频中的老艺术家们无论声音沙哑或是高亢,眼神里都饱含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自豪,到最后的大合唱部分时,我终究到底还是没绷住,一边流眼泪一边跟着唱了起来“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处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庆幸自己还未麻木不仁,还记得双脚曾站在过泥土里。 过去一直以为这首歌的歌名叫做《一条大河波浪宽》,高中那会儿还特意去百度了下才知道叫《我的祖国》,是乔羽老先生为年出品的电影《上甘岭》而创作的主题曲。无论是港大副校长周伟立回答龙应台启蒙歌是《我的祖国》引发全场大合唱,还是刀郎演唱会《我的祖国》引得全场沸腾,在华尔街接头、在美国白宫、在纪念晚会,在87岁高龄再次登台演绎的郭兰英老师的颤颤巍巍的歌声中,只要这熟悉的旋律一响起,每个人眼前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一条熟悉的河流,稻田沃野,一望无垠。滋生于同一片土地的归属感直抵内心深处,像是一双拥有无穷魔力的大手,一手攥紧着向日思光的新苗,一手拨弄掉粉饰太平的尘埃,于是江湖再远,“庄稼们”始终珍藏着这份恩情,唱和着虔诚顶礼,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二 余光中先生在89岁的岁末,溘然长逝。我老先生逝世当天写道:“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文人,也没了”。窃真正意义上的文人,骨子里必须要有股子气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热血淌过,也带着人文气息,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字字忧家国,文章著丹心。 无需再去重温课本,一提起老先生的名,自然而然就脱口而出《乡愁》: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无论曾经的你是否认真学过这一堂课,如今必定也一样记得深刻。老先生博学,古今中外融会贯通,但还是用最质朴的语言写了最深切的情思,如春生之苗渴望着新耕故土,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上文也说了,余光中老先生实际上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只是由于《乡愁》太过著名而掩盖了他别的妙笔,如《蜀人赠扇记》: 挥着你手题的细竹素扇在北回归线更向南,夏炎未残说什麽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对着货柜船远去的台海深深念一个山国,没有海岸。 再譬如《湘逝》,借怀杜甫而抒乡愁: 空载着满头白发,一身风瘫和肺气汉水已无份,此生恐难见黄河惟有诗句,纵经胡马的乱蹄乘风,乘浪,乘络绎归客的背囊有一天,会抵达西北那片雨云下梦里少年的长安 老先生怀乡思切的类似的诗文不胜枚举,但各位有没有觉得,这些同样饱含深情的带着魏晋辞风的句子,虽然声律、辞藻、文工远胜于《乡愁》,但总觉得力度不够透彻,文绉绉的,像大瓷盘里盛装好的一小口法餐鹅肝,庄稼人吃不饱也吃不惯。 真正暖人心的,还得是土里长的。 三 这几天反复被小璐和字母哥刷屏,骂来骂去好不热闹,噢!还有前几天的晒18岁,各种莫名其妙爆红事件让我这个后知后觉的人总是搞不清状况,又不好意思去问别人,所以还得自己去搜索是什么梗。如此看来,我的确像是这辈年轻人中的异类,写着不知所云的文章故弄玄虚,甚至于……我自己有时候也都这样认为。 想着想着就突然想到小时候割完稻子,奶奶总要再去田里拾一遍稻穗,一根一根拔下来用蛇皮袋装好,辛苦一天才能拾满一两袋。背回家去先用竹枷把谷子打下来,剩下实在打不掉的就让小鸡们啄一遍,稻草留着烧火做饭。为这几斤谷子,老人经常累得几天直不起腰来,却依然笑得开心。她说:“粮食是活命的不是拿来糟蹋的,吃着个人屋里的饭,踏实”。 我还记得我曾站在过泥土里,一拔脚就带出泥土和蚂蟥,说出来应该不丢人,对吧? 踏实! 赞赏 人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huanzia.com/whzxttz/1447.html
- 上一篇文章: 癌细胞的自述患病不是我的错,我是冤枉的
- 下一篇文章: 26岁美女老总患癌,一席话令人唏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