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植树节,了解树与佛教的不解之缘
让白癜风患者感受中科魅力 http://pf.39.net/xwdt/161129/5061112.html春雨鸣布谷,土膏三月足,明日3月12日,我国的植树节。春雨遍洒,林木抽新枝,植树造林是生态环境、造福后代的公益事业,也是佛教历代传承的优良传统。佛教伟大的导师本师释迦牟尼佛的生平与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降生于无忧树下、得道于菩提树下、涅盘于娑罗树下、弟子首次结集于七叶树下……并且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也和树有着不解之缘,唐代高僧神秀大师的悟道偈也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降生无忧树下 ““”” 相传,古印度有风俗,妇女怀孕必须回娘家分娩。摩诃摩耶王后临产前夕,乘坐大象载的轿子回娘家分娩,途径蓝毗尼花园时,感到有些旅途疲乏,下轿到花园中休息。 静谧的蓝毗尼园中有一大树名为无忧,枝叶繁茂,佳荫芬芳,摩耶夫人举臂抚牵新枝,太子此时自右胁安详而生。太子庠行七步,步步涌现金色宝莲,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做狮子吼:“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吾当安之。”大地震动,无量瑞相刹时并现。此时天鼓齐鸣,散曼陀罗花,龙王自虚空中注下温凉双泉,灌沐太子金身,这也是佛诞日浴佛传统的由来。 成道菩提树下 ““”” 释迦牟尼通过五年参访六年苦修之后,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悟道成佛。关于释尊成正觉时此树的情形,《修行本起经》卷下曾作此下之描述:其地平正,四望清净,生草柔软,甘泉盈流,花香茂洁,中有一树,高雅奇特,枝枝相次,叶叶相加,花色蓊郁,如天庄饰,天幡在树顶,是则为元吉,众树林中王。这是释迦牟尼佛悟道的环境,其实每尊佛都是在树下成佛的。《十住毗婆沙论》卷五中说:毗婆尸佛是无忧树、尸弃佛是邠他利树、毗舍浮佛是娑罗树、拘留秦佛是尸利娑树、拘那含佛是优昙跋罗树、迦叶佛是尼拘类树、释迦牟尼佛是阿说他树(菩提树)、将来成道的弥勒是那伽树(龙华树)。涅盘娑罗双树下 ““”” 释迦牟尼佛二十九岁出家,三十岁五得道,弘法利生四十五年,讲经三百余会,世寿八十。在《佛遗教经》中说:“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盘”。是说释伽牟尼完成自己的使命,在拘尸那城河边娑罗双树下涅盘。其树四方各生二株,故称娑罗林或娑罗双树。佛教经典结集七叶窟 ““”” 七叶树是无患子目七叶树科的落叶乔木,树形优美、花大秀丽,果形奇特,是观叶、观花、观果不可多得的树种,为世界着名的观赏树种之一。印度王舍城有一岩窟,周围长满印度七叶树,所以这儿又叫七叶岩,七叶窟,七叶园。是佛祖涅槃后其弟子们第一次结集,统一经法的地方,佛陀灭度后迦叶尊者于其处会五百贤圣,以阿难陀、优婆离、迦叶等为上首,结集经律,安居三月,完成佛所说法的结集。其意义重大。丛林是寺院的雅称 ““”” 中国的寺院又称为丛林,和树有密切的关系。《大智度论》卷三:“僧伽秦言众,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伽;譬如大树丛聚是名为林。”后泛称寺院为丛林。丛林之初,始于禅宗,据《禅林宝训》记载:“丛林乃众僧所止处,行人栖心修道之所。草不乱生曰丛,木不乱长曰林,言其内有规矩法度”。其大意是,草如果不乱长就称为“丛”,木不乱长就称为“林”,“丛林”之意,就是符合规矩。将寺院比作丛林,就是喻指寺院乃是规矩之所,是修行的所在。寺院建在幽静的山林之中也利于僧人修行。唐以后的禅宗,更讲究人与自然的融合关系。禅师们常常沉浸在青山白云、流水清泉之中,领悟生命的真话。修行以树为喻 ““”” 《大方广佛华严经》中有一个偈子,用微妙的法性之树来比喻菩萨道修因证果的全过程:“菩萨妙法树,生于直心地,信种慈悲根,智慧以为身,方便为枝干,五度为繁密,定叶神通华,一切智为果。最上力为茑,垂荫覆三界。”菩萨的妙法之树要生长在正直的心地上,直心是道场,菩萨之心不能弯曲,不能谄媚,要正念真如。以信心为种子,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以慈悲作为树根,用大悲水来浇灌。根本智为树干,方便智为枝条。以菩萨六度的前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为繁茂的叶和华。叶表禅定,不被世间八风吹落。华千姿百态的开合表无穷无尽的神通。最后,以一切种智为果实。用最上力为树上的茑,垂下树荫覆盖三界一切众生,皆得清凉。在即将到来的植树节愿大众在自己的心中播下智慧的种子让代表佛法智慧的菩提树在心中生根发芽早日开花结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huanzia.com/whzgnzz/8409.html
- 上一篇文章: 杭州人说的ldquo62节rdqu
- 下一篇文章: 有奖征集建宁县公开征集区域公共品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