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高八斗,命运多戕,苏东坡一生大起大落、大风大浪、大悲大喜、大彻大悟。

虽饱经忧患,但他的人性更趋淡和厚道,并未因此而变得尖酸刻薄。“我们所得的印象是,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居患来临,一笑置之。他的这种魔力,也就是使无数中国的读书人对他所倾倒所爱慕的。”

正如林语堂所言,“苏东坡一生的经历,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悟苏东坡三大处世格言,受用一生。

苏东坡贬谪惠州时住在嘉祐寺,附近有30余株大松树,山顶有“松风亭”,苏东坡常在亭下山坡上锻练身体。有一天练过头了,感觉腿软脚软疲惫不堪,就想到松风亭去坐下歇歇。

然而……腰酸腿疼,抬头看看,亭子遥遥,疲惫的我,如何能到?

苏东坡找块大石头坐下了,凉风有信秋月无边,去什么松风亭啊,我就在这儿歇了!就这么一念之间,他忽然开悟,得《记游松风亭》妙文一篇:

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勾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禅宗谓“歇即菩提”,心歇处即是菩提。

不强求,不硬撑,这一向是苏东坡的处世之道。反观我们,从小就被“超越”、“突破”的教育所包围,很多人活了一辈子都不知道“适可而止”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和美好。

漫漫人生路,在你精疲力竭之时,不妨学学苏东坡,就地坐下休息片刻。

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

“得过且过”,只要你有苏东坡的心胸,谁说这不是个积极的人生态度?

在泗州,苏东坡写了一首《泗州僧伽塔》,有句曰:“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若使人人祷辄遂,造物应须日千变。今我身世两悠悠,去无所逐来无恋。”

播种的希望下雨,收割的盼着天晴;南来的庆幸一路顺风,北往的埋怨风大难行。每个人都希望事事对自己有利,那怎么可能?岂不难为死了神仙?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老人有两个儿子,老大卖伞,老二卖扇。下雨了,老人就为老二烦心,怕他的扇子卖不出去;天晴了,又为老大担忧,他的伞肯定没人买。

就这样,老人每天都生活在忧虑之中,有一天邻居劝他说你为什么不能反过来想想呢?雨天卖伞的儿子赚钱,晴天卖扇子的儿子发财。这样不是每天都很快乐?

老人恍然大悟,心结一解,自然就有了快乐生活。

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也都有一个卖伞的,一个卖扇的,大家就像这个没开悟前的老人一样,事事都想兼得,得不到就不快乐。

……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上面这个看似很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大道理”其实没啥用,道理人人都懂,大家的心里照样还是固执着既想卖伞又想卖扇,照样不得解脱。

苏东坡不一样,天生的遇到晴天就卖扇、赶上雨天就卖伞的脾气,遇事从不强求,随欲而安。无论身处什么样的逆境,他总能迅速调整好心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把快乐的小店开张。

我们来看一首苏东坡的《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苏词中还有一首《无愁可解》少有人知,其中有“万事从来风过耳”的名句,很能代表苏东坡的个性:“光景百年,看便一世,生来不识愁味。问愁何处来,更开解个甚底?万事从来风过耳,何用不著心里。你唤做、展却眉头,便是达者,也则恐未。此理,本不通言,何曾道,欢游胜如名利?道则浑是错,不道如何即是?这里元无我与你,甚唤做、物情之外?若须待醉了,方开解时,问无酒,怎生醉?”

贬谪黄州三个月,苏东坡一家迁居临皋亭。这是黄州的一个水驿,因为接待任务不多,特批了几间房给他。搬新家不久,苏东坡给范镇的儿子写了封信,把这个“江边别墅”吹得绝美无比,还得意洋洋的要跟范子丰的新宅比美:

临皋亭下八十余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问范子丰新第园地,与此敦胜?所以不如君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

事实上临皋亭不过几间陋室而已,真看到了一定会失望,远没有苏东坡吹嘘得那么好,然而苏东坡打从心里喜欢。罗丹说世上不缺少美,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苏东坡那双眼睛就最善于发现美。

风景,美在苏东坡的心里。

在《答毕仲举书》中苏东坡说自己太穷了,所以先饿饿,饿了吃什么都香:“菜羹菽黍,差饥而食,其味与八珍等,而既饱之余,刍豚满前,唯恐其不持去也。美恶在我,何与于物?”

“美恶在我,何与于物”,这绝对是苏东坡的大实话,对人对物,他一向如此。不论到了何种艰难困境,他都能随欲而安,既而从中找出些乐趣来。“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这是苏东坡的特长,既然不能控制命运,那么就认命,既来之则安之,不亦快哉!

在黄州两年,苏东坡想买田长居,经过一番打探,得知三十多里外的沙湖有块好田。三月七日,在古耕道等“农业专家”的陪同下,苏东坡兴冲冲前往沙湖看田。

田确实不错,但价钱太高,苏东坡买不起,一行人高兴而来悻悻而去。行至半路,天空乌云密布,马上要落雨,大家在路边一户人家暂避。主人好客,好酒相待,冲去了些许的不快。

酒喝完,雨也停了,大家谢了主人,赶紧回家。家僮腿快,转眼跑没影了,余下几人说说笑笑走走停停。没走一会儿,大雨又来了,众人慌了手脚,可雨具都在家僮身上,只得抱着头往前跑,找躲雨的地儿。

苏东坡不跑,在雨中缓步徐行。

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不一会儿就停了,众人个个淋得像落汤鸡,笑骂不停。苏东坡放声吟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定风波》前有小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风雨之中,昂首挺胸;风雨过后,天下太平。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句看似风平浪静,然而人生中不知要经历多少的风起云涌,才能到达此等境界。

这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激发了苏东坡那压抑已久的豪情,大风大浪之后,苏东坡成熟了,任你风狂雨骤,我自能定住风波。

来源:爱情诗经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shit.com/whzhxcf/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