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优秀的父母,都在远离这种情绪
置顶儿童心理课堂,伴你探索解读儿童心理,阅读、看见 01 期末小鱼儿的班上开家长会,我约小宇妈妈带着孩子一起去旅游。小宇妈妈却说小宇最近又添上新毛病,医院检查身体。 她在哀叹:“不知道为什么,小宇太不省心。一段时间就出一个问题,这个好了,那个又犯。” 从我认识小宇妈妈到现在,每隔一段时间,小宇妈妈就会诉苦小宇的不省心:眼睛爱眨、嘴巴爱撇,可能得了抽动症;爱低头斜眼看人,应该得了斜视;不愿意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不会是自闭症吧; …… 她还忧虑,自己的数学不好,所以小宇的数学有可能也不好。小宇太内向在班级容易受欺负…… 有时候,小宇的成绩稍微有些下降,她就会焦心忧虑到无法入睡。 她想,小宇很多地方都比不上同龄人,将来成人之后,那该怎么办…… 所以,她常常陷入各种的恐慌和忧虑中,经医院,她还哀叹自己命不好,生了一个状况层出不穷的孩子。 但在我的眼中,小宇即可爱又聪明,和小鱼儿玩得来,和我也能聊得开。除了身体不太好,有些内向不自信,其他都很OK啊。 可在小宇妈妈的心中,为什么和我看到的不一样呢? 因为小宇妈妈患了典型的育儿焦虑症。 02 什么是育儿焦虑症? 当我们对孩子越来越重视,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孩子出现的问题及未来可能的行为都会引发我们的焦虑,这就是育儿焦虑症。 换句话说: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值相当高,对孩子赋予了过度的 03 为什么我们会这么焦虑? 1、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人生的全部 很多时候,我们把孩子当成自己人生的全部,想通过孩子去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梦想,生活的重心,都围绕着孩子。 2、养育经验匮乏 育儿方面的临床医学家戴维·安德雷格是一位温和的研究者,他把育儿焦虑的源头更多归结于新手的无知:育儿焦虑的高发群体存在于只有一个孩子,或者第一次做父母的人,更多孩子的出生,会削减父母的忧虑,和多子多孙的前辈人相比,只有一个或者两个孩子的父母会更长久地沉溺于育儿焦虑中。 3、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据统计,焦虑症在我国的发病率,已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2%左右,上升到了现在的13%。 有一位父亲,在孩子“幼升小”时候,自喻为“堂吉诃德”,为了让孩子上个理想的小学,四处征战四处碰壁,屡败屡战,最终取得圆满的结果,却也付出巨大的代价。这让我们看到如今做父母的不易 4、教条地依赖书本导致认识偏差 很多人在备孕开始,就阅读大量的育儿书籍,或参加各种培训班。 他们对那些来自书本和教师的知识深信不疑,因为懂得多反而束手束脚,经常小题大作,天天用他们所知道的知识,衡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切,因此很容易主观地夸大各种问题,导致认识上产生偏差,引起不必要的焦虑情绪。 5、因盲目攀比而产生过高期望值 攀比心理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 我们无形中,会与熟人之间的孩子、同龄的孩子,在心里比较一番。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 发育比别人落后、身高体重不足、读书不如别人好…… 这些,让我们满心都是焦虑,似乎只有自己家的孩子方方面面都遥遥领先,我们才可以安枕无忧。 到底是什么,本应是孩子快乐的成长之路,变成了我们焦虑情绪角逐的战场? 04 事实上,育儿焦虑是父母对孩子大写的爱,同时育儿焦虑也是父母自身不安全感的真实反映,是对自己不够好的担心,是对未来可能失控的恐惧。 国家心理咨询师崔冬梅说:真正爱孩子的母亲,要除去自己的焦虑,“三分养育,七分等待”,我们一定要有平和的心态,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成长。 如何除去我们的焦虑呢? 1、每个人要有自己的空间和生活 孩子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制定一个有意义的活动计划,或者是一个新的工作目标,并全力以赴去实现。 当我们沉浸在其中时,就无暇顾及焦虑。放松一下,再去陪伴孩子会有更好的效果。 让我们每一次的陪伴,都是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的陪伴。 2、认清需求从何而来 我们在为孩子做一个决定时,想一想:这究竟是我们自己的需求?还是孩子的需求?或者是因为别的原因? 只有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不随波逐流,才能保护好孩子内心的稳定感。 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行,让孩子在我们的爱中成长。 要知道,因为我们的焦虑,也会引起孩子的焦虑,从而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 3、不强迫自己做完美的父母 这个世界上没有百分百的父母,父母的“不完美”,恰恰是留出空间,允许孩子自我探索和成长。 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学习运用三种思维分析: (1)坏事变好事 (2)很正常、没什么 (3)顺其自然 这样能让我们从过度的育儿焦虑的不良情绪中解脱,让我们在育儿道路上能越走越轻松。 05 孩子,都是我们的作品。不同的“父母”雕琢出的作品也不尽相同。 请放心,他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我们没必要遇到针尖大点事情就自乱阵脚。 我们可以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陪伴左右,指明正道,以防他们偏左偏右。 每个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节奏,不要太焦虑,不要怕错过什么。 存在差异不足为怪,在某方面有些超前,在某方面显得滞后,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有一句话如此说: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 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棵还没有动静就着急。 每朵花都有属于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的看着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相信孩子,静等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亲爱的,要记住,这个世界没有平庸的人,只是精彩的方式各不相同而已。 06 心理学家格赛尔做过一个著名的双生子实验: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代号为T的孩子在他出生后的第48周就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 另一个代号为C的,在出生后的第53周才开始同样的练习。两个孩子都练习到满54周,达到了一模一样的水平,但是T练了7周,而C只练了2周。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生理的成熟比提前的训练更重要,违背自然规律的“揠苗助长”缓解的是父母的焦虑,与孩子的智力无关。 饶雪漫说: 我们终归要长大 带着一种无怨的心情 悄悄地长大 归根到底 成长是一种幸福 喜欢的歌静静地听 喜欢的人远远地看 -END- 喜欢这篇文章,别忘记分享到朋友圈哦! 荐读文章: 失去自我的妈妈,到底有多可怕? 欢迎投稿,邮箱:tg yrbaby.cn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shit.com/whzhxcf/38.html
- 上一篇文章: JAMA子刊意外美国迄今最大的临床研
- 下一篇文章: 逢凶化吉,庭院种什么树最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