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理气
大家好,临临又和大家见面了。不知道最近这段时间大家是否进行了学习?今天,就让临临带领大家了解几味理气的中药吧! 01 名称:荔枝 别名:荔支核、丹荔核、丽枝核。 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常绿乔木荔枝的干燥成熟种子。均为栽培。 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四川、台湾等地。 性状鉴别:种子呈长圆形略扁,长2~2.5厘米,宽1~1.7厘米。表面棕红色或紫棕色,光滑有光泽微有皱缩。一端有较大的圆形种脐,淡棕色,无光泽,直径0.7~1厘米。破开后可见肥厚子叶二片,淡黄棕色。坚坚硬,与种皮紧密结合。气微,味涩。以身干饱满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皂甙、鞣质a-甘氨酸。 功效与作用:行气、散寒、止痛。 炮制:打碎,生用。 性味:甘、涩、温。 归经:入肝、肾经。 功能:温散寒邪,理气止痛。 主治:疝气肿胀作痛。妇女气滞血瘀,腹痛等症。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男子疝痛,常与橘核同用(参考橘枋项下),或再加小茴香,方如荔橘香散。如睾丸肿痛明显者,则再加配青皮、陈皮。 02 名称:檀香 别名:白檀(老山檀)、黄檀(新山檀、雪梨檀)。 来源:为檀香科半寄生性植物常绿小乔木檀香树的干燥心材,国外进口。 产地:主产于印度、印尼、斯里兰卡、马来亚、澳大利亚、古巴、菲律宾等地。 性状鉴别:白檀:呈圆柱形或稍扁,长50~厘米左右,两端锯口平齐,直径10~20厘米。表面暗淡黄或黄棕色,光滑。质细密坚实,难折断。气异香,燃烧时更浓烈,味微苦。 黄檀:呈棒状,长约30厘米,直径约6~7厘米。表面黄白色,光滑。质亦细密坚实。香气不及白檀浓烈。 现市售檀香多来源于工艺品生产单位,大部分为工剩余的边角碎料,形态不一。气味与檀香相同。 以木质细密坚实,香气浓郁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主要为a-及b-檀香醇。 作用与功效:理气止痛,其作用之一为健胃。 炮制:镑片,生用。 性味:辛,温。 归经:入脾、胃经。 功能:温中理气,止痛。 主治:脘腹冷痛,噎膈,气逆,呕吐等症。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由气滞而致的胸腹疼痛,包括胃寒引起的痉挛性疼痛、小腹虚寒疝痛,以及心纹痛。常配其他辛香理气药如砂仁,沉香等,加强镇痛作用。治心纹痛可配丹参,方如丹参饮。如果没有檀香,一般也可以用降香代替。 03 名称:沉香 别名:海南沉。 来源:为瑞香科植物常绿乔木白木香树(国产沉香)或沉香树(进口沉香)在生长过程中受到虫食蚁蛀,伤处树脂外溢浸渗于洞穴周围,久则结香。产地劳动人民根据结香原理,采取刀砍斧凿使树木受伤结香,采回有结香的木材,剔去不含树脂泡朽部分,干燥后即为沉香。有国产也有进口。野生或栽培。 产地:沉香生产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海南岛、湛江、广西玉林等地区有产。国外印度、印尼、泰国、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缅甸等国均有生产。 性状鉴别:国产沉香:呈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剔去朽木部分,具长短不一的纵沟及纵棱,含油足的木质部黑棕色,微有光泽,含油较少的木质部淡褐色,不含油的木质部黄白色,色深淡交错,形成纵顺花纹或花斑纹。虫伤及创伤部分黄褐色,显粗糙呈枯朽样。凸凹不平或有孔洞,并常附带有微量泥土。含油足者质坚重,入水下沉或半沉;含有少或不含油者质较轻泡,入水上浮。易点燃,烧时发浓烟,有黑色油状树脂冒出,并有浓郁香气四溢。气芳香,味微苦。 进口沉香:呈条状块或盔状,表面黄棕色至黑棕色,花纹不明显,微有光泽,并有黑棕色树脂凝结于表面。质坚重,不易折断,纵裂面木质纤维较粗。气味与国产沉香相同,但较浓烈。 以上两种沉香均以色黑质重,树脂显著,入水下沉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及树脂,进口沉香油中主要为苄基丙酮、对甲氧基苄丙酮,高级萜醇等。 功效与作用:降气、散寒,其作用可能为镇痛、镇静。 炮制:劈小块或磨粉,生用。 性味:辛、微温。 归经:入胃、肾、脾经。 功能:降气、温中,暖肾助阳。 主治:气逆喘急,呕吐,呕逆,心腹冷痛,肠鸣泄泻,腰膝虚冷,男子精冷等症。 04 名称:乌药 别名:台乌药。 来源:为樟科植物常绿灌木乌药的干燥根。多为野生。 产地:主产有浙江、湖南以及安徽、湖北、江苏、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地。 性状鉴别:乌药个多为纺锤形,略弯曲,中部膨大,两端稍细尖,俗称“乌药瓜”。长10~20厘米,直径1~3厘米。表面棕色或灰棕色。有细纵纹及须根痕。质坚硬,不易碎断。横断面淡黄棕色,中心无髓,显放射状纹理及环纹。气微香。味微苦。本品多在产地趁鲜加工切片,有薄片、厚片和不规则的砍片三种。 1、薄片切制前刮去外皮,横切为圆形片,片薄如纸,厚在1毫米。 2、厚片不去外皮,横切为圆形片,片厚约1~5毫米。 3、砍片不去外皮,多横或斜切砍成厚薄不一,大小不等的片块。 乌药个以根呈纺锤形,质嫩肥大者为佳。乌药片习惯认为浙江产的薄片最好。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其中有乌药烷、乌药烯、乌药醇等。 功效与作用:行气止痛,现已证实有健胃驱风、促进肠蠕动作用。效力比木香稍强。 炮制:切片生用。 性味:辛,温。 归经:入尾、肾经。 功能:舒气、温中、散寒、止痛。 主治:胸胁胀痛,脘腹冷痛,反胃吐食,小便频数,上气喘急等症。 05 名称:香附 别名:香附子、莎草根。 来源:为莎草科多年草本植物莎草的干燥块茎。野生于海、河、溪边沙地上较多。 产地:主产于山东、湖南、湖北、浙江、河南、河北、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 性状鉴别:根茎略呈纺锤形,大小不等;长约1.5~3厘米,直径约0.5~1厘米。表面棕褐色。全体具多数环节纹,附生棕色毛须及残留的根痕(带有毛须的称毛香附,去净毛须的称光香附,碾去外皮的称香附米)。质坚硬,经过蒸煮的折断面有光泽,色显紫红,直接晒干的色白而显粉性。外皮与中间圆心分层明显,中心色略深,散步有黑色点状维管束。气芳香,味辛苦。以粒大,色紫红,光润,质坚实,香气浓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香附稀,香附醇,并含脂肪酸等。 功效与作用: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其药理作用研究得还很不够。现代实验初步发现有:1、镇痛作用。香附的乙醇提液能显著地提高实验动物(小白鼠)的痛阈。 2、抑制子宫收缩,使子宫肌肉弛缓,但其作用不及当归。 炮制:碾碎,醋炒。 性味:辛、微苦、平。 归经:入肝、三焦经。 功能:理气解郁,调经,止痛。 主治: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腹胀满,月经不调,痛经等症。 图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宣传部王志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huanzia.com/whzhxcf/5175.html
- 上一篇文章: 驱魔杀菌治理环境,无患子真的很忙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