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吃的水果有许多种,但是最爱吃的水果只有一种,也必须只有她——荔枝。就比如喜欢的人可以有许多个,但是内心真正爱的人永远只有那么一位。

作为广东茂名出生的我,夏天最快乐的也最期待的就是吃荔枝,一颗颗圆胖鲜红的荔枝,携着清露和枝叶,轻轻剥去略粗粝的外壳,莹若凝脂的果肉便蹦跳出来,跌到嘴里,满口甘滋爽脆、鲜嫩多汁,经常吃到饱不在话下的,给外地的同事介绍特产也是永远少不了荔枝,还记得小学时候看的一部非常火爆的电影《荔枝红了》,非常的震撼,那么今天一起了解一下岭南地区水果代表荔枝。

荔枝简介

荔枝是无患子科荔枝属的植物,原名离支,最早记载于汉朝司马相如的《上林赋》:隐夫薁棣,答遝离支(晋灼注:离支,大如鸡子,皮麄,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大概意思就是这个果儿大又圆、嫩又甜。离支,意为割去枝条,离读去声,是动词,这里看出来古人也明白荔枝这种水果易腐坏,摘取时需要连带着枝条,这样才能多保存些时日。

下面一起欣赏一下描写荔枝的美文吧,当然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莫过于唐代杜牧的《过华清宫》中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及宋代诗人苏轼的《惠州一绝/食荔枝》中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两句了。

还有宋徽宗赵佶的“何必红尘飞一骑,芬芳数本座中看。”还有“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留师笋蕨不足道,怅望荔枝何时丹”。

说起荔枝,怎么少的了大师齐白石,一句“果实之味,唯荔枝最美,且入图第一”,“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简直把荔枝夸上了天,还专门为荔枝作图多幅,可见其对荔枝的喜爱程度,荔枝入画,取其谐音,有“吉利”、“大利”、“多利”等吉祥寓意。

北方荔枝为何那么贵

其实道理很简单,什么产量不产量在岭南地区简直不值得一提,可以任你吃,不过最大困难就是运输保鲜,根据《本草纲目》的那句:按白居易云: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则离支之名,又或取此义也。

这里非常非常形象的说明的了荔枝是多么容易变质,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那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为讨佳人笑,玄宗便“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千里奔波,驿马换了一匹又一匹,天气炎热,道阻且长,人、马不知累死多少,只为满足宫中的妃子尝鲜之念。荔枝小小,得来太不易。

这里简单科普一下为什么荔枝那么容易变质,

第一:荔枝虽然看起来长着一层“壳”,但实际上那只是一层稍微硬一点的“皮”而已,表皮很薄而且内部组织之间有很多空隙,很多宝贵的水分都借着这些空隙逃逸而去,留下干巴巴的荔枝果实。当荔枝所处温度较高时(30℃左右),果皮还会发生褐变反应变得难看。此外,荔枝壳(果皮)本身和荔枝肉(假种皮)之间是完全分离的。这就意味着,荔枝壳没有办法从多汁的果肉中得到水分补充,延缓黄褐斑褐变的形成。

所以,在不采取措施的情况下,24小时内的荔枝就会变成一坨黑球球——这就是“一日色变”的由来。哪怕有现代社会的各种保鲜手段加持,放在冰箱中的荔枝几天后也会变成难看的褐色。

第二:荔枝的可食用部分(假种皮)超过80%是水,充足饱满的水分正是荔枝的美味所在,失水会导致荔枝的口感变得非常差;因为荔枝呼吸作用极为强烈,从枝头进入果篮的那一刻起,这些家伙的呼吸作用还会不断加强。果肉中的糖类物质被迅速消耗,维生素C也会被牵连其中而迅速下降,同时还会产生一些气味不佳的醇醛类物质。所以荔枝的果肉极其容易变质,发酸、发涩、发酒味几乎是说来就来。而这,也就是所谓“三日味变”的原因了。

而荔枝保鲜的最简单的措施就是:保湿、降温、隔绝空气——以及尽可能地缩短荔枝运输时间。

所以现在荔枝都是在每天凌晨4-7点,气温还较低的时候,直接从荔枝园采摘新鲜的完全成熟的荔枝,并立刻进行低温冷藏,减弱荔枝果实的呼吸,最大程度的保鲜,然后最快速的运输,送到各大吃货的手中,让吃货们也享受一下“一骑红尘”快马加鞭把新鲜荔枝送到家门口的“皇家”待遇。

今天荔枝知识介绍到这里了,下一篇跟大家再深入了解一下荔枝的其他知识啦,如果喜欢这篇文章的小伙伴们,可以分享给更多朋友们,谢谢欣赏阅读!

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huanzia.com/whzhxcf/8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