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语:讲述龙眼栽培的经济意义以及栽培简史

龙眼栽培的经济意义:龙眼是我国南方名贵特产,重要的亚热带果树之一,它和荔枝并列为无患子科果树中最优的两种果树。

国际上的龙眼栽培业以我国居首要位置。华南亚热带地区丘陵山地甚多,龙眼是果树上山的优良树种。现今的东南滨海丘陵地带,有不少成片浓郁的龙眼果林,是它在红壤丘陵山地长期适应的见证。在一般低丘山地栽培,生长甚佳,产量尚高,品质优良;海拔较高、地势较陡的山地,如福建莆田、台湾南部等。

建国以来,龙眼种植持续发展,面积产量稳步上升。在主产省(区)的农业生产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以福建为例,目前的种植面积近17万亩,约占全省果树总面积的1/6。总产量约占该省水果产量的四分之一。在福建的一些主要产区,龙眼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50-80%。足见龙眼生产对于因地制宜建设我国南方丘陵山地具有特殊的作用。

中国龙眼资源丰富,果实营养丰富。它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被认为是一种珍贵的滋补品。除与其他果品一样能提供人类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以外,尚能供给更多的糖,维生素C、K等,对于人体之健康与抵抗疾病殊有裨益。龙眼的医药价值,早在《本草纲目》(年)、《本草图经》(年)等专著作了肯定,如《本草纲目》记载:“龙眼味甘,开胃健脾,补虚益智”。

此外,龙眼树的根、花、叶和种子也可以用作药物。龙眼不仅用于新鲜食用和烘烤桂圆干,还可在糖水和桂圆酱中加工成桂圆罐头。它也是国内外流行的商品。其仁含淀粉含量高(48-50%),制酒率达40-60%(成品为37度蒸馏酒),也是制作高级活性炭、糊精等的原料;龙眼木材纹理细致优美,艺人常以老龙眼树木雕刻精巧的工艺品;还因其木材坚固耐久,是作名贵家具、木器、建筑、造船等的优良材料;其根、干含单宁甚多,沿海渔民利用它熬汁染制渔网。

龙眼花期较长,又紧接柑桔、荔枝之后,单穗花数极多,并富含蜜汁,是南方重要的优良蜜源植物。且因其树冠常绿,树形壮观,花味芳香,性较粗生,故在城镇、村落园林化的布局上,又是美化环境,绿化丘陵山地的一种独特的经济果木。龙眼对丘陵山地红壤的适应性较强,在正常的栽培管理下,与荔枝一样,同是著名长寿果树。百年以上的龙眼树,各地均不罕见。福建晋江磁灶公社前埔大队的一株三百五十年生“福眼”,生长茂密,树冠15米,树高10米,树干粗大,年曾产果斤。

该公社井边大队的四株约四百年生的龙眼树,年株产平均斤。福建莆田华亭塘村一株二百多年生晚熟“红核子”,树冠14米,干径1米,年产斤。由此可见,丘陵山地栽培的龙眼,不仅寿命很长,而且产量高,结果年限持久。总之,龙眼栽培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一定地位,从它的特殊用途及生产特点来看,今后仍应继续发挥它的潜力与优势,以满足国内外人民的需要。

龙眼的栽培简史:龙眼的原产地,据中外许多文献记载均认为系在我国南部和越南北部,而印度等其他地区的龙眼则由我国传去。如晋朝稽含著的《南方草木状》(公元-年)记载说:“魏文帝(公元-年)诏群臣日‘南方果之珍者有龙眼、荔枝……出九真、交趾’”。《神农本草经》(约公元-年间)则说“龙眼一名益智,生南海山谷”。按古时九真、交趾及南海即今我国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等地。

英国人麦克米伦(H.F.Macmillon)所著《热带园艺植物手册》提到:“龙眼与荔枝并肩于年由中国传入印度”。罗氏柏(w.Roxburgh)所著的《印度植物志》(年)也说“印度所有荔枝、龙眼均由中国传入”。晚近之美国园艺学者高老辅则认为广东之乌圆龙眼,果小味酸,是其野生者。龙眼至少在0年前我国汉代就开始栽培,据《群芳谱》引梧浔杂佩云:“龙眼自献汉高帝始有名”。

龙眼最早在岭南栽培,而四川、福建似较晚,据左思之蜀都赋(公元3一4世纪)云:“旁挺龙目,侧生荔枝,布绿叶之萎萎,结彩实之离离,迎隆冬而不凋,常哗晔而猗猗”。吴都赋云“龙眼、橄榄,探榴御霜”。按福建古时应属吴越之地,而江浙一带并不产龙眼、橄榄,故其所云,应该是指福建所产,足见四川、福建栽培龙眼至少也有年之历史。并在唐宋以后栽培十分广泛,到明代以后,福建龙眼栽培已超过荔枝,成为最大外销果品。

本文总结:小编认为龙眼在现在生活中也广泛用为医药,它具补心益脾,养血安神之功效,可作为治疗病后虚弱、贫血痿黄、神经衰弱、产后血亏等的佳品,珍贵的滋补龙眼干在中国享有悠久的声誉,是一种传统的出口商品,畅销海外!

本文由百家号:皓轩说种植独家发布,盗版必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huanzia.com/whzxttz/11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