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荔枝病,为什么会得荔枝病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见荔枝作为一种食物,其对人的诱惑力之大!现在又到了荔枝大量上市的季节了,这不专家提示 所以荔枝虽然好吃,但不能贪多哦!那么什么是“荔枝病”,为什么会得“荔枝病”?难道荔枝不能吃了吗? 01,什么是荔枝病? ——————— 荔枝病,本质上是低血糖,但是并不是所有吃荔枝行为都会导致荔枝病,而是:短期,大量。此外,这病以儿童为主,考虑可能和儿童糖原积累不足、代谢不够、以及只吃荔枝不吃其他食物有关。 这些关键词一定不能忘了,大家也无需因此而恐慌导致科普变成了科唬~ 02,为什么会得荔枝病? ———————— 主要有两大原因: 1,果糖导致的低血糖(或者说胰岛素错峰) 可能有人纳闷,为何大量吃果糖,反而会导致低血糖呢?其实根本原因在于,果糖这东西,挑战了我们人体的胰岛素分泌。 大家知道,饭后血糖会身高,其实这个糖,是指葡萄糖。葡萄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最后回归正常。 然而,果糖的大量出现,扰乱了这个机制,果糖和葡萄糖很像,它一样可以激发人体胰岛素升高,但是,又有一点不一样,那就是,胰岛素并不能消耗果糖。 结果就是,荔枝吃的越多,果糖摄入越多,于是人体分泌的胰岛素也越多,然而这个时候,体内的葡萄糖并没有大幅度增加(果糖转换为葡萄糖需要很长时间),于是就呈现了胰岛素相对过高的情况,结果就导致了低血糖。 当然,上面有些夸张了,事实上,荔枝中同样含有葡萄糖,只是葡萄糖相比果糖更早容易被吸收。 于是出现了,葡萄糖第一波进去,导致胰岛素升高,按理说要下降了,结果果糖又来了,它们又把胰岛素给拉起来了,这个时候,其实葡萄糖已经没那么多了,如果体内的糖原补充本身又不足的话,然后就形成了相对低血糖。 2,荔枝中的一些其他成分 目前认为,荔枝中有一些额外的成分含量较高,比如次甘氨酸A(Hypoglycin-A),这是一种存在于无患子科植物中的非蛋白氨基酸。 要知道正常人即使血糖不足,我们体内也有产生血糖的机制。 然而,次甘氨酸A会阻断这一过程,导致我们体内储备的能源不能及时的补足血糖,结果就是血糖下降。 因此,美国FDA发布了一份指南,建议扣留或拒绝进口次甘氨酸A毒素含量在ppm以上的西非荔枝果产品。 值得一提的,无患子科植物有两种常见的成分,荔枝和龙眼,所以估计不只是我一个人觉得荔枝和龙眼像吧。 03,荔枝不能吃了吗? ——————— 最后,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不同人对于食物的耐受性不一样。 事实上,人体依然有强大的代谢能力: 1,果糖尽管转换慢,但是果糖依然可以转换成葡萄糖。 2,正常吃饭其实不用特别担心,因为正常人摄入食物后,并不会一下子就消化完了,还会持续的给机体提供血糖。 3,正常人还有强大的糖维持能力,从糖原甚至脂肪中给你产生糖。 总体上,人体并没那么脆弱,荔枝也不至于是毒药。 本着过犹不及适可而止吧。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huanzia.com/whzxttz/11524.html
- 上一篇文章: 聪明的种子是这样传播的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