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安市英都镇霞溪村英山东麓,海拔百米的“白银山”上,有一棵罕见的白银古树。古树苍劲挺拔,四季常青,郁郁葱葱,树冠如伞,远观如一朵巨大的绿色蘑菇。据林业部门测量,古树树高14米、胸围3.79米、平均冠幅21米。

白银树,中文学名铁冬青,为无患子目冬青科冬青属常绿乔木,也称大叶冬青、救必应、山熊胆等。白银树用途广泛,叶和树皮均可入药,有清热利湿、消炎解毒、消肿镇痛等功效。在霞溪村,还流传着“白银仙姑”利用白银树治病救人的传说。

白银树矗立的山冈叫“白银山”,白银山因白银庵得名,白银庵又因白银树得名。在白银树旁,原来有一块硕大无比的青黑石,名为“鸟石”,所以“白银山”也俗称为“鸟石山”。“鸟石”其状如大鹏夜宿,呈蹲卧孵孕之势,可惜后来被人打碎成石料建造房屋了。白银树所在地,乡亲们俗称“五丛树”,从前曾有梧桐、樟树、琼子、相思四树围绕白银树而生。树下有三石合围如房屋状,相传这里原有一座“尼姑庵”,居住有尼姑五人,皆取树名为“法号”,即银姑、桐姑、樟姑、琼姑、相姑。她们来自不同家庭,在此削发为尼,结庐为伴。她们个个美丽善良,心灵手巧。平时除诵经祈祷外,有的纺车织布、针红刺绣,为他人作嫁衣裳;有的削篾编箕,制作竹具供农家之用;有的放养牛羊,耕垦山地,广植蔬果,作尼庵之炊。其中犹以懂医识药的银姑名闻周边乡里。

银姑系潮汕人氏,生于千金之家,幼时随父出洋,学有妇幼接生等医术,后来嫁与闽南人成家,育有一女。历经世道变故,五岁女儿刚死于“天花”,丈夫又死于痼疾,银姑万念俱灰之下出家为尼。银姑颇通医术,知晓护产接生之法,三乡五里每有妇女分娩都会到庵里请其到家护产接生。她也从不嫌贫爱富,总是有求必应,风雨无阻,日夜穿梭于穷乡僻壤之间,常采摘白银树叶及树皮入药,为新生婴儿去胎毒,久而久之,遂有“白银仙姑”、“先生姆”美誉。

五位尼姑先后过世,乡亲们感其恩德,将她们塑成佛像供奉在庵里。由于年代久远,世道沧桑,白银庵几经兴废,白银树也屡遭砍伐,但神奇的是,每次遭砍伐之后,又在树桩之处长出一棵新苗,并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现存这棵白银树,树龄也有多年了。在白银树下现仍依稀可辨“白银庵地基石”“鸟石”“五树丛”“石炉”等遗迹。如今,时常有村民上山采摘白银树叶或树皮回去做药,并在树底下祈求保佑。(来源:泉州晚报作者:洪德华洪永进)

广

商家合作联系

精彩内容点击内容打开

看完这个你还会对祖国失望吗?

咱厝人洪宗洲摄影作品荣获国际金奖

为这个孩子发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huanzia.com/whzyyjz/7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