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么洗头用什么来洗头
咨询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jdsb/150624/4644003.html 古人洗头一直洗得挺像样的。 无论何时何地,个人卫生都是人类文明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中国汉字中,「沐」即为洗头之意,在东汉年间的《说文解字》中已有明确解释: 沐,濯发也。 而早在商周时期,定时沐浴已经成为重要的仪式或风俗。公元前约6世纪的《诗经·小雅·采绿》中也曾提及: 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老娘头发都打卷了,我要回去洗个头!) ——所以掐指头算下,老祖宗们洗头都洗这么多年了,没道理不折腾出一些类似洗发水的东西吧。。 而洗发水的主要作用无非是(1)去除油脂(脂肪酸);(2)去除灰尘;(3)去头屑,防脱发,保持乌黑顺泽。。。 这里面(3)属于延伸性功能,一般来说只要满足前两条,就可以被认为是值得发扬光大的洗发用品了。所以英雄不问出处啊,虽说古人对化工成分所知甚少,但自然界本身已经有足够丰富的原料;凭着大胆尝试和努力积累,还是开发出了很多洗发路线的。 1.皂荚 植物里最常用的应该就是它了。 皂荚亦称皂角,豆科植物,直至如今《中国植物志》里仍记载它「荚果煎汁可代肥皂用以洗涤丝毛织物」(我觉得头发也是类似了。。只不过丝毛织物是动物毛,头发是人的毛--)。之所以这么好用,是因为其中含有的多种大量皂苷类物质: 皂苷的化学结构中,由于苷元具有不同程度的亲脂性,糖链具有较强的亲水性,使皂苷成为一种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振摇后能产生持久性的肥皂样泡沫。一些富含皂苷的植物提取物被用于制造乳化剂、洗洁剂和发泡剂等。 除了洗发,皂荚一个更常见的用途就是洗涤衣物。据说柔顺而不易褪色。 值得一提的是,皂荚分布有限,这倒是个不小的硬伤。而其他许多豆科、无患子科植物的果实中都含有皂苷类成分,也可以起到类似的洗发效果,只是使用体验就不好一概而论了~ 2.草木灰 这个恐怕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之一了。 稻草、秸秆烧成灰,即可用于洗发。一方面其中含有碳酸钾——溶于水后呈碱性,可与油脂类反应;另一方面类似活性炭,也有吸附污物的功效。但草木灰似乎更多被作为辅材,配合皂荚、木槿叶等一起使用;不知道是不是用量大容易呛鼻子。。 (补充:草木灰的使用乃是通过过滤所得的溶液,并不用直接加在水里。) 3.土碱类 说穿了其实就是土法制得的纯碱(碳酸钠),因为溶于水后呈碱性,所以可以起到去除油脂的效果,功能和草木灰有重合之处。 植物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往往都是因为土壤含碱度过高;这样一来反倒物尽其用,将制得的碱类用以替代动植物材料作为洗发用品。据说如今部分北方、西部地区仍有以土碱洗头的。不知属实否。 4.木槿叶 这个我个人挺喜欢。。貌似现在江浙一带还有老人家这么用。 作为锦葵科植物,木槿和它的姐姐妹妹一样含有丰富的粘液质和皂苷。原理上和皂荚近似。但皂荚为人不喜的一点是其气味刺鼻,而木槿叶却舒爽清香,相比之下更见可爱。 对了,小时候也被外婆这么洗过一次。如今老人家已逝,我也记不得这么洗头的效果究竟如何了。sigh。 以前画过一个DIY步骤图,那时候画风还是渣。。凑合看。 5.淘米水类 这个也是很久以前就有人用了。。真心实在又容易获得。包括但不仅限于大米,麸皮、糟糠、豆类之流似乎都是可用之材;亦可发酵、煮沸后再行使用,各自叫法也很多。不知是否种类与使用者的身份地位也有关? 《礼记》里就有秦汉时期贵族士大夫洗漱的相关描述: 日五盥,沐稷而靧梁,栉用椫栉,发晞用象栉。进禨进羞,工乃升歌。 ——别的且不理他。前面已提到「沐」为洗发,「稷」则被认为是「取稷粱之潘汁用」,即洗涤谷米、高粱后留下的水。据说《史记》中亦有类似的细节记载。 (另外据说面糊、淀粉类,加以食醋也可用于洗发。但私以为对于古人来说会不会有点太浪费。。。) 6.茶籽类 油茶、茶树种实榨油后留下的残渣。 这个古籍中似乎未见太多记载?总之我是没怎么查到,怕是和茶树原生分布的地理限制有关,但民间老人家也多有口碑相传的。 茶籽油的运作机理也类似皂荚皂苷,但更胜在护发养发。如今有些洗发水还以它们为明星成分宣传。。。但获取起来便不太容易,毕竟是二次加工产物,恐怕古人也是本着物尽其用的心态拿来使用的吧:)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huanzia.com/whzzwtx/11224.html
- 上一篇文章: 盆景素材推荐卫矛的鉴赏与养护管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