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养生有三宝,桂圆、枸杞和大枣。今天小编就来说说这“南方人参”、“果中极品”的桂圆君。   曾经,小编总是纠结桂圆和龙眼的关系。后来才知道,其实它们本就是一种东东。李时珍说:“龙眼、龙目,象形也。”故它还有骊珠、燕卵、鲛泪、川弹子等别名。现在比较广泛的说法:龙眼指成熟的鲜果,有壳有核的龙眼晒干或焙干后称干龙眼,单是晒干的果肉便叫龙眼肉,这可是《药典》使用的名称。桂圆虽然会在中药处方上使用,但基本不作为药物名称列在本草书中。   要注意的是,痰湿或湿热体质的人吃鲜果不可过量,否则可能会厌食、苔厚,或口腔溃疡哦。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也提到:“外感未愈、内有郁火、饮停气滞、胀满不饥诸候均忌。”      话说这桂圆的名气还真是不小。曾有这样一个传说,流传在江浙一带:唐朝杨贵妃有一次生病,什么东西都吃不下,有一位大臣向唐玄宗推荐一种水果给杨贵妃吃。杨贵妃吃下水果后,果然有了食欲,病一下子全好了。后来,唐玄宗给这一水果取名为桂圆,即贵体复原的意思。   此外在《红楼梦》的第回,贾宝玉也正是靠一碗桂圆汤才从昏迷中苏醒了过来。诸如此类的记述还有很多,足见桂圆的神效。   中药中的名字有“龙眼肉”,高大上的说法是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俗话就是我们说的桂圆啦。那么我们常用的中药“龙眼肉(桂圆)”究竟有什么样的药用价值呢?   桂圆的药用历史十分悠久。历代医书典籍都详细记述了桂圆的药用价值。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书中说“味甘,平。”《唐本草》记载桂圆“味甘酸”。《本草经疏》记述桂圆具有“入足太阴,手少阴经”的药效。《药品化义》强调桂圆“入肝、心、脾三经”的功效。李时珍对桂圆的药用价值倍加推崇,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此外,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提到龙眼肉“甘,温。归心,脾经”,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可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除了果肉部分,龙眼的核同样具有药用价值哦。《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张觐斋云,桂圆核仁,凡人家有小子女者,不可不备,遇面上或磕伤及金刃伤,以此敷之,定疼止血生肌,不比他药,愈后不长发也。”近年来人们对于桂圆做了很多的研究。桂圆克鲜果肉中含果糖6.14%,蔗糖12.25%,粗蛋白1.47%,粗脂肪0.13%,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胆碱、酒石酸及矿物质,这些物质能营养神经和脑细胞,从而调整大脑皮层功能,改善甚至消除失眠及健忘,增强记忆力。北京大学生物系以小鼠脑和肝作了试验,发现龙眼肉提取液具有选择性地抑制使人衰老的一种酶的活性。   总之,桂圆味甘性温、能补脾养血,安神益智,可治各种病后虚弱,气血亏损,失眠不寐,性机能衰弱,小儿营养不良等症。   最后,就让作为吃货的小编向大家推荐一下桂圆的食疗佳品吧~桂圆银耳红枣羹   银耳洗净用温水充分泡发去蒂后撕成小块。桂圆干、枸杞、红枣洗净备用锅内加水放入银耳,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1小时。放红枣、桂圆干和冰糖继续炖半小时加入枸杞炖10分钟即可。五味子桂圆粥   大米淘洗干净,桂圆去皮,五味子洗净。把大米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放入桂圆、五味子,大火煮开,再用文火煮至软烂即可。特别提示   桂圆虽好,切不可贪食。吃多了容易燥热、上火哦!!!(作者:苏木)参考文献:[1]陆小鸿.“南方人参”桂圆[J].广西林业,,04:29-31.[2]周止敬.补脾安神说桂圆[N].中国中医药报,-09-.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huanzia.com/whzgnzz/10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