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一般是指生长百年以上的树木。在柳州市区范围内,经园林部门清点登记的古树共有株,其中仅柳侯公园一带,就有古树71株。走进这座草木葱茏的文化名园,呼吸着百年古树独有的历史味道,风起叶落之际,那些刻写在年轮里的光阴故事仿佛在耳边回想开来。

公园人工湖旁边的一棵年的龙眼树,树干的疙瘩显出它的苍老。

一、桂树团团轻诉往昔

柳侯公园古树群中,最著名的一道景观,就是由清一色百年桂花树组成的纵横两条林荫古道。近些年,园林部门运用叠石造景手法,在林荫之下点缀了数十件造型各异的奇巧景石,并在石上镌刻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的诗文佳句,表达“柳侯气节、诗韵与金石同寿”的主题,彰显柳州历史文化名城深厚浓重的文化氛围。

柳宗元于唐元和十年(公元年)出任柳州刺史,4年后因积劳成疾卒于任所。他在州官任上,办学倡教、种柑植柳、凿井取水、救苦释奴等,真可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柳侯死后,柳州人民将其奉为罗池之神,他的生前好友、唐代著名诗人韩愈撰文写下《柳州罗池庙碑》,痛惜一代文宗英年早逝。

柳州市文惠路上,车流绕开路中间的苹婆树行驶。十几年前,文惠路的扩建让这棵公园内多岁的苹婆树的位置成为道路中央,但人们并没有让它失去生存的权利。

鹅之山兮柳之水,桂树团团兮白石齿齿——这是0多年前,韩愈佳句描摹出的古朴意境。如今,踏上林荫古道,走在团团桂树、齿齿白石之间,木石无言,却一直在用它们特有的方式轻诉往昔。

据公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柳侯公园现存桂花古树34株,多数分布在南门内的两条林荫古道一带。这些古树中,树龄最长的7株近岁,另外27株也有年左右。

记者了解到,早在清末宣统元年(年)柳侯公园开园之初,那些桂树就已在此扎根,是柳侯公园悠久历史最直观的实物见证。

生长于柳侯祠门口的木棉,树龄已达年。

二、筚路蓝缕植树建园

尽管事隔余年,我们这些柳侯公园古树下的乘凉者,仍能寻回“前人栽树”的许多确切信息。

市民赵令华女士,是文惠路与公园路交汇处一品牌时装店的老板娘。店面正对公园南门,闲暇时,她总会到公园里的林荫道上走一走,看看桂花古树。秋季桂花盛开时,嗅着沁心芳香,赵家先人筚路蓝缕、植树建园的一幕幕,又会在她脑海之中浮现出来。

清光绪年间,一个名叫赵汝铭的湖南人,带着妻儿老小,在柳侯祠西侧(今市直机关幼儿园处)搭起几间木屋、瓦房,定居下来。

他是县衙里的典史官,受命负责柳侯祠的日常管理,平时除了舞文弄墨,业余时间还爱侍弄花草。没出几年,柳侯祠周边的荒草地就被开辟成为一片水木清华的大花园。每逢金秋时节,柳州地方上的文人雅士常常相邀而至,把酒赋诗、对月赏菊。

一次,龙城求是学会会长邓子恢等人在“菊花会”上,提议将柳侯祠一带辟为市民休闲的园林胜区。这对赵汝铭来说,好比“瞌睡遇到枕头”,他立即着手拓建花园,组织家人忙活起来。

柳州解放碑旁边的古樟树枝叶遮阴蔽日。

后来,这个计划还得到柳州知府杨道霖的鼎力支持。光绪三十三年(年),曾被委派出洋考察,到过日、英、法、德、俄、美等国的杨道霖来柳州接任“市长”之职。他对柳侯祠旁这处“民办”园林很是欣赏,于是召集绅民开会讨论,决定“仿照日本公园之例,建立柳侯公园”,并且责令部属清理账册,落实建园款项。

资金到位后,杨知府将公园兴筑事宜交由赵汝铭专职负责,柳州商会总经理梁耀基,地方绅士莫汝封、秦树人、周传书、张玉麟等协同建园。关于那段往事,杨道霖的传世文集中能够看到详细记载:“开筑道路、堆积土山,相地布置亭榭、杂植树木,俾游人随时憩息……期以十年树荫可成,工程毕事,足为合郡雅游胜地”。

当年受委负责兴筑公园的赵汝铭,就是赵令华女士的曾祖父。赵女士说,自己这位“老爷爷”有两件事最为后人乐道:一是开浚罗池,赵典史亲自赤脚下塘,牵着水牛踩实池底;二是亲手栽植桂花佳木,如今依旧枝繁叶茂。

柳侯祠讲堂前的厚壳树,树龄年。

三、精心呵护古木逢春

除了百年桂树群,柳侯公园一带最为市民熟知的,就属园外文惠路中央围台保护的那棵苹婆古树了。

其实,这棵古树的扎根之处,原本也在公园范围之内。古树历经两次城市改造,当年扩宽文惠路时,公园围墙向北退了十多米,却将古树留在道路中央,城市建设甘为绿树改道,已被引为爱绿美谈。

多年来,柳侯公园十分重视古树名木的管养保护,园方不但定期开展虫害、病害消杀和施肥工作,还采取“挂吊瓶”的方式,给古树补充营养、增添活力。去年,公园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全国古树名木保护和复壮的专项学习后,还在古树周边的硬质地面上打出许多透气、施肥孔,并用布满筛孔的PVC给水管护壁以及透气石材篦子封口,以期解决园区土壤板结问题,改善古树生长环境。

罗池旁边的聚果榕树年龄年,树干上面结满密密麻麻的果实。

记者了解到,该公园现存的71株百年古树,在植物学上可分为十多个树木品种,既有本地常见的桂树、木棉、樟树、小叶榕、黄葛榕等乡土树种,也有国槐、无患子、对节白蜡等“舶来”树种。

在园内山长住房前的休闲广场上,记者看到一株只剩树桩的牛尾木。工作人员介绍,牛尾木又名菜豆树,树龄达到百年以上的牛尾木古树,柳侯公园仅此一株。古树早年遭到虫害侵袭,已经奄奄一息,近年园方采取复壮措施后,桩头上又长出不少细枝新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中华园内一棵多年的白蜡树形状奇特,与旁边的桥拱形成一致的弧形。

四、绿色文物弥足珍贵

对于柳侯公园一带的古树名木,柳州本地文史学者、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调研员刘汉忠也多有留意。他说,来柳主政的历代官员往往也对植树有着特殊的热爱。这方面,不仅“老市长”柳宗元留下了《种柳戏题》、《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等诗文作品,韩愈也在《柳州罗池庙碑》中,描写过柳州“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树以名木,柳民既皆悦喜”的情形。

同时,柳州历来也是兵家必争的咽喉要塞。这座城市经历多次的兵连祸结,城内城外,树木难免毁于战火。他认为,柳侯公园现存的百年古树,多是晚清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才生长、种植起来的。

十几棵年以上的桂花树成片生长,全国都比较少见。

他还指出,柳侯公园建园之前,柳侯祠周边应该就有不少野生树木。还有一种可能:一些不带常见的引进树种,应与当年开元寺的僧人有关。

刘汉忠说,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柳侯祠由开元寺的僧人负责打理。古代佛教寺庙对于园林植物是有选择的,例如柳侯祠边一株余年树龄的无患子树,其果实是制作佛珠的主要原料,这株古树就很有可能是开元寺僧人亲手栽植的。而木棉、国槐、苹婆等树种,在佛教中也有着各自的特定含义,因此同样不能排除是由僧人栽种的可能性。

他表示,我国古代虽没有像现在国家规定的植树日,但却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论官员、百姓都爱植树。柳侯公园里的那些百年古树,可以说是“有生命的绿色文物”,对于当今正在开展的造林绿化,也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教育意义,因此弥足珍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huanzia.com/whzgnzz/10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