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槵稀难识,沙门种则生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无患子(年7月下旬摄于南京油坊桥地铁站) 一出油坊桥地铁站,迎面就能看到一排高大的树木,茂密的绿叶鲜亮浓翠,宛如撑起一把把巨型绿伞,为来往行人遮住了伏天毒辣的烈日。最引人注目的是,绿叶丛中挂满了一枝枝青涩的圆果,像极了苦楝子。它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无患子”,听上去大家可能有些陌生,但说起人尽皆知的荔枝和桂圆,却是它同科兄弟。无患子是无患子科无患子属落叶乔木,我国长江流域是其原产地之一。古人早就认识它,《山海经》中已有记载:“秩周之山,其木多桓”。书中称其为“桓”,西晋张华的《博物志》沿用了此称呼,谓:“桓叶似榉柳叶。核坚正黑,可作香缨及浣垢”。香缨是古代少女佩戴的饰物。后唐代医学家陈藏器也曾说:“无患子,高山大树也。子黑如漆珠”,同时指出“桓、患字,声讹也”。古代,无患子也被称作“槵”,与“桓”和“患”皆同音。西晋崔豹所撰的《古今注》对无患子名称的由来作了诠释,云:“昔有神巫曰宝眊,能符劾百鬼,得鬼则以此木为棒,棒杀之”。因以其木材制成的木棒能够驱魔杀鬼,因此得名为无患,可以辟邪气。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有“烧之极香,辟恶气”之说。无患子(年7月下旬摄于南京油坊桥地铁站) 明代李时珍对无患子的记载最全面,从生长环境、生长特点、形态特征、用途等均作了详尽的解说:“生高山中。树甚高大,枝叶皆如椿,特其叶对生。五六月开白花。结实大如弹丸,状如银杏及苦楝子,生青熟黄,老则文皱”。对此我很有同感,曾经冬季在中山植物园,看到满地都是无患子的褐色小果实,外表干皱,有如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与六道木一样,无患子也是一种与佛有缘的植物。在印度,无患子被称为“阿瑟迦柴”。有一部专门的《木槵子经》,是非常罕见的以植物为名的佛经,云:“苦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随”,告诫人们若要灭除烦恼,消灭烦恼障、报障,应当以木槵子穿成一百零八颗念珠,常随身携带。无患子(年7月下旬摄于南京油坊桥地铁站) 无患子的果皮中含有大量皂苷,是一种优良的植物表面活性剂,只要用水搓揉便会产生泡沫,可用于清洗。聪明的古人早就了解并将它制皂,广泛用于洗头、沐浴、洗衣等日常生活洗涤。相关记载颇多。晋代郭璞注《山海经》时,说它的果实“子似楝,着酒中饮之,辟恶气,浣之去垢”。李时珍亦有制皂的记载:“十月采实,煮熟去核,捣和麦面或豆面作澡药,去垢同于肥皂,用洗真珠甚妙”。鲁迅的胞弟周作人晚年写过一篇名为《澡豆与香皂》的文章,说北方人习惯用猪胰子,而“南方习用皂荚,小时候尚看见过,长的用盐卤浸,捣烂使用。一种圆的,整个浸盐卤中,所以通称‘肥皂’”。有专家考证文中提到的皂荚实际上应该是无患子,因为真正的皂荚另有其树,它的果实为长长的豆荚形状,并不符合文中所述的圆形。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的描写。所提及的皂荚树应该也是无患子。无患子(来源于网络) 无患子也常被历代文人写进诗文中。当代已故台湾作家林清玄在散文集《玄想》中也有提起“那些灵光仿如埋藏于落叶中的秋瑾,与昔日的钟声一起隐埋,或与昔年的萤火虫一起居住,在某一个心灵融雪之日,哗然醒来,我们便觅得此心的归处与创作的归处。正如一粒深种在记忆中的无患子”。唐代包何的《同李郎中净律院槵子树》木槵稀难识,沙门种则生。 叶殊经写字,子为佛称名。 滤水浇新长,燃灯暖更荣。 亭亭无别意,只是劝修行。 清代徐昂发的《集秀野草堂醉后作》飞扬意气未磨砻,五岳崚嶒方寸中。 草木尚生无患子,男儿那作可怜虫。 逢花茗艼为愁饮,结柳逡巡叹学穷。 至竟文章成底事,莫临辽海哭秋风。 蔷薇书院您的赞赏是我最好的动力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huanzia.com/whzgnzz/11088.html
- 上一篇文章: 春光里我们种下希望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