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的五个流行词,正在圈住你的人生
作者:拾遗 来源:拾遗(ID:shiyi) 本文已获授权 第一件:深信“阶层固化”1这几年,“阶层固化”这词非常火。 我家楼上一哥们特别好玩,读了热门文章《阶层上升通道的大门即将关闭》后,便经常开长辈们玩笑。 爷爷来玩,他就怼爷爷: “你当年干嘛去了?咋不参加红军?要是你当年参军,我家至于这样吗?” 爸爸来玩,他就怼爸爸: “你当年干嘛去了?咋不下海创业呢?要是当年你下海,我家至于这样吗?” 前几天,我在电梯里碰到他,他感叹: “现在阶层固化,寒门再难出贵子了。出身不好,你就得认命。” 这两年,媒体大肆鼓吹“阶层固化”,让很多年轻人学会了认命: “人与人的不平等,从卵巢就开始了。”“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屁,出身才决定命运。”“努力有什么用?我们拼命努力的终点,不过是别人的起点。”很多人就这样放弃了努力,开始整天抱怨爹妈和社会。 中国现在到底存不存在阶层固化? 当然。 但我想说得是:阶层固化从来不是只有现在有,而是自古以来的每个朝代都有。 历史学家钱穆早就做过分析: 在中国历史上,阶层大洗牌,一般都发生在“改朝换代成为权贵的那一两代人”,随后便开始慢慢出现阶层固化。 越往后越严重,直到改朝换代。 也就是说,阶层固化是和平年代的必然产物,是优胜劣汰的必然现象,任何朝代都无法避免。 那是不是只有中国才存在阶层固化? 非也。 著名英国媒体BBC,做过一个《人生七年》纪录片,他们用49年跟踪一群不同阶层的孩子,最后揭露了一个残酷事实: 穷人的孩子绝大部分仍然是穷人,富人的孩子绝大部分仍然是富人,阶层在代际间得到了传承。 你看,不仅是中国,任何国家都存在阶层固化。 那是不是阶层固化后就没有上升通道了呢? 非也。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写过一篇《相信奋斗的力量》,文中讲了他一段经历: 高中时,他的老师对全班同学说:“你们在座的,没有一个能考上大学,以后一定都是农民。” 很多同学就这样相信了。不是中途退学,就是考一次就放弃了。 但是俞敏洪不相信阶层会永远固化,他只相信努力和奋斗终会有回报。 所以考了一次不成,就考第二次,考了第二次不成,就考第三次。最后终于考进北大,人生从此改变。 哈佛大学做过一个著名的人生影响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出身环境和智商都差不多的年轻人。 调查结果发现: 25%的人没有理想,生活没有目标。 60%的人理想模糊,生活目标模糊。 10%的人有理想,制定了短期规划。 5%的人有理想,制定了清晰的长期规划。 25年后,这群人的生活状况很有意思: 那5%的人,几乎都成了顶尖成功人士。那10%的人,最后成了社会的中产。 那60%的人,生活在社会中下层,没什么特别成绩,就指望孩子将来有出息。 剩下25%的人,活在社会最底层,成天抱怨他人抱怨社会。 这个调查证明了:无论阶层怎么固化,总有5%的穷人可以突围而出。 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抱怨而失去了行动的能力。 如果你总是抱怨晋级困难、没得拼了,那不是因为社会的上升通道关闭了,而是你自己选择了停滞不前。 第二件:深信“人脉” 2这十年,“人脉”这词更火。 去书城,你会发现到处是这样的书:《人脉就是钱脉》,《关系就是实力》,《人脉就是最大的生产力》。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shit.com/whzhxcf/956.html
- 上一篇文章: 新华社发布6万字重磅报告文学大地之子黄大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