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学校能力建设项目

为促进国内自然教育事业发展,发挥优秀环境教育场所的示范作用,年起,华基金分别与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合作,率先推动国内自然教育事业发展。至今,已经陆续在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战略支持了4批共56所”国家自然学校能力建设项目试点单位“(简称“自然学校试点”);推广自然学校建设的“三个一”模式,即“一间教室、一支环保志愿教师队伍和一套环保课程”。

湖北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是华基金与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支持的第二批自然学校试点之一,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研机构,是我国三大核心科学植物园之一。武汉植物园重点围绕植物保育遗传学与遗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生植物生物学与内陆水环境健康、流域生态学与大型水利工程生态安全等学科领域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重点收集保育亚热带和暖温带战略植物;利用资源与人才优势,围绕植物与人居环境、生物安全、水与人类健康三个主题开展特色鲜明的科普教育。

溽暑盛夏、荷花盛开、睡莲绽放、清风徐来、小家碧玉的果实自带节奏。小朋友对自然界充满了好奇,自然界的果实长啥样?会不会很奇特呢?

近日,武汉植物园自然课堂之“奇特的果实”开课啦,自然课堂邀请14个亲子家庭28人共同参与。李俊皞老师作为主讲,程嘉宝老师作为助教,为孩子们展开了一场生动有趣的全户外观察探究课。

“小种子找房子”和“果实猜猜猜”的破冰游戏拉开了“奇特的果实”课堂序幕,一起游戏的欢乐拉近了亲子家庭之间的距离,热情洋溢的笑容在孩子们脸上绽放。在知识讲解环节中,李俊皞老师通过展板、活体植物展示和孩子们分享了果实的形成、果实的结构、如何判断果实和种子等植物基础知识。孩子们观察了山白树、喜树、无患子、白杜等植物,探究了被子植物的果实和裸子植物的种子,完成了“果实观察记录表”。基本了解“什么是植物的果实”“果实从哪里来?”“特殊的果实有哪些?”学会了采摘“神器”——高枝剪的使用。

孩子们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观察奇特的果实和有趣的种子,有的形如秤砣、有的貌似项链、有的酷似龙鳞、有的宛如玫瑰、有的颇像相思豆,自色自形,总总林林,孩子们兴高采烈的采集,收获颇丰!

本次自然课堂采取小班教学形式,推出全户外观察探究课,训练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感知能力和专注力。养成爱观察,爱探究的好习惯,促进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打开与自然的连接,让孩子们真实感受大自然的奥妙与完美,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学会欣赏大自然、尊重生命!

知识分享

观察记录

观察探究

采集收获

从年起,截止目前,华基金和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共在全国范围内援建56所自然学校。

许多自然学校都像武汉植物园一样拥有许多优质课程。每一所自然学校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有其特色动植物物种。可以说,每一所自然学校里都蕴含宝藏,只要细心挖掘,就能研发出创新的课程,给公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如果你也有经验可分享,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们交流互动!

推荐阅读

自然学校试点

王朗保护区开展“我为家乡而自豪”自然教育活动

自然学校试点

小长假打卡地,告诉你自然有多美!

收藏一波干货,自然教育系列网课又更新啦

自然教育:你的最佳“人生补习班”

文字:小野草图片:华基金主编:孟祥伟

你“在看”我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huanzia.com/whzxttz/5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