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在那个医院比较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秋收冬藏,宜读书。在寒冷降临湖湘大地的日子,分享一本令我心动且行动的书——《地球教育》。我相信关心孩子和未来,或者关心生态和生活的友人,也会对这本书感兴趣。

1

我们现在处于人类世,是人类掌控地球的地质时代。如今,人类改变大片山川荒野的面貌,以及众多野生动植物的命运。即使有些深海或极地人类暂时到达不了,但人类产生的垃圾已出现在那些没有人烟的地方。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在不远的未来,气候变迁等生态危机使得我们生活的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地球教育》探讨的就是如何培育下一代应对充满变数和挑战的地球环境,如何让人类社会永续发展。

我理解的地球教育是以地球为中心而非以人类为中心的教育,是关于永续和韧性的教育,是唤醒智慧与联结自然的教育,是培养生态素养、道德品格、生活技能、系统思维、批判性思维、深度学习能力、社会情绪能力的全人教育,是涵盖自然教育、环境教育、饮食教育、家政教育、全面式性教育,以及高等教育中的农业教育、经济学教育、医学教育、工程教育、商学院教育等。

因为《地球教育》,我看到世界各地先行者的努力,视野变得更开阔,心中燃起希望之火,原来有这么多同路人。同时体会到殊途同归,万法归一,合于大道。

2

我们生活在物质产品极为丰富且方便获得的时代,生活在几乎离不开手机和网络且时常焦虑的时代。尤其在城市里,我们渐渐远离了自然和真实。

当冷冬的雾霾铺天盖地,极端反常的天气变得频繁,各种自然灾难的报道越来越多,我们隐隐地感觉到生活的环境没那么好了,或者抱怨调侃装睡,或者反思行动呼吁。

年以前,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对地球、对环保无知无感。我不知道垃圾焚烧会产生剧毒气体,不知道土壤重金属超标这么严重,不知道塑料垃圾使得鲸鱼和海鸟死掉,不知道江豚、大鸨、萤火虫都濒危了……

我曾经也用塑料袋买菜买包子,用化学品清洁剂洗碗洗衣,用一次性筷子吃粉,也曾大口吃肉喝酸奶,吃充满添加剂的零食。那时的我想要的很多,不满足,不快乐。我曾经也制造了很多垃圾,浪费了不少时间。

那时的我不知道生态环境的危机跟自己的欲望和行为有关,也不明白“地球不需要人类,人类需要地球”的道理。

直到在那个霾没长沙的冬天,我看到记录片《穹顶之下》,如梦中人被惊醒,随即主动成为一名环保志愿者,开始走上自我教育的路,学问思辨笃行。看中外各种自然生态的书,读出来分享到私人电台,组织读书会,学习自然写作并持续练习,到自然中去认识草木鸟虫,参加河流保护等活动……

在大自然我看到不可思议的生命之网,在人世间看到翻腾不休的欲望之海。那时起,我自愿选择环保的生活,出门带水杯,不用一次性物品,减少消费,少产生垃圾,用无患子茶籽粉等天然清洁剂等。四五年下来,我影响了身边的一些亲友。我看到自己的转变,我知道你也可以。

3

淡出环保圈这一年多,我在寻找自己是谁,想做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我去了一些村子待着,学做一些农活,播种、移苗、堆肥、覆盖、采摘,也学做一些手艺,手工皂、草木染、天然粉刷、面包窑,并把这些与土为友的日子记录下来,慢慢地我变得自在平和。

幸运的是,我遇见了懂我、成全我的伴侣。在乡村过简朴自足的半农半X生活,做自由的、完整的人,这是我们正在实现的梦想。

那些风和日丽、闲云野鹤的自然时光,疗愈了我曾经历的愤怒与痛苦。因为亲眼看到土地河川被污染、鸟兽鱼虫被伤害,而守护它们的力量很微弱,一小撮人再怎么拼命,又能挽救多少?

尽管我对人类的未来持悲观态度,但仍抱有一丝希望,认真生活。我深知做环保需要强大的心力去面对、去承担,尽管艰难,他们依然坚持在垃圾分类、候鸟江豚保护、工业污染防治、荒野守护、危险化学品等领域。

我不忍看伙伴们负重前行,不休少眠,直至心力交瘁。前方有勇士去阻止,后方应有义士来保障。守护地球家园不是每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的责任吗?我可以做些什么?如何让更多人意识到自己与地球是一体的?如何让更多人行动起来?

4

当我更深地了解自己,了解人性,就能更耐心去包容,去陪伴。感谢所有的机缘,我得以回归自然和土地,找到安心立命的居所。我的自我教育与成长仍在进行中。

我愿做一个联结者,想做一个像鸟窝的社群,我们各有术业,各衔枝叶,同心共筑,为地球的永续未来深入探索,真诚而开放,松散而温暖。

想加入社群的友人请先听书(见文末),说说感触和启发,有哪些点可以融入自己做的事和生活。然后提至少一个关于地球永续的问题,拟每周讨论一个,轮流发起,思考,整理,分享。我们试着集体学习、自主学习。

源自书中的永续关键问题,供参考:

1.有哪些方法可以恢复和保护长沙(可换成你所在的地方)的原生物种栖息地?

2.人类应该在食物网的哪些层级获取食物,才能在符合永续的原则下,得到最大化的营养或能量?

3.什么样的循环和连结,形塑湘江(或你所在的江河湖泊)的生态系统?

4.如何为学校(或家庭、社区)自身获取食物、能源、物质与水?

5.如何创造新的教育模式,以准备或避免反乌托邦的未来?

6.永续的社会长什么样子?

7.我们如何取得并运用大自然中的能源?

8.我们可以如何改变自己的能源消费方式来改善这个世界?

9.年轻人怎么发展以系统为基础的技能及心智习性?

10.我们要如何过美好的生活,同时不超过自然的限度?

11.如何使复杂的人类社会可以在后增长时代,用更环保、更符合公平正义原则的方式,继续生存繁盛下去?

12.我们如何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连结,强化集体自给自足的意识,以减少我们对地球的影响?

13.面对人类世,这个人类造成气候及环境大幅改变的时代,人类需要哪些种类的知识与技能?

14.是否有现存的教育模式,可以被快速改善,以面对我们眼前的挑战?

愿我们每一念,每一行,都带着爱。

愿我们从现有的人生轨道和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改变,一起蜕变。

愿我们在迷雾中互相温暖照亮,走出一条通往永续美好未来的路。

最后,附上一万字左右的摘录及音频,请慢用。

推荐语

共同生活于地球上的我们,必须打造以地球为中心的新教育:地球教育。我们必须帮助未来世代学习必要技能,使他们能够在快速变化的未来世界里存活:他们必须成为道德领袖,必须学会如何调节冲突,同时能与其他物种及人类产生深度连结。本书及其所定义及阐述的地球教育,指引我们迈向新的方向。

——理查洛夫(RichardLouv)《林间最后的小孩》、《自然原则》等书作者

看到地球所面临的危机,我们很容易不知所措,但本书描绘的教育变革,是可做得到、行得通,且会有令人满意的成果,何妨让我们落实在教育中,培养下一世代领袖。

——巴菲库须曼帕兹(BuffyCushman-Patz)永续关键问题探索学校(SWWQS)创办人暨校长

此书是由看守世界研究中心(WorldwatchInstitute)出版的《世界现况》系列之年版。该中心是雷斯特布朗(LesterR.Brown)先生在年成立于美国华盛顿的独立、非营利的环境研究组织,致力于推动实现永续社会,使生活其中的人们不透支未来的资源,不威胁到生态环境和后代子孙。为此,该中心对于急迫的全球事件进行跨领域研究,并出版研究成果提供给决策者、媒体及社会大众参考。

此书由看守台湾研究中心(TaiwanwatchInstitute)翻译出版,期待未来有更多人一起来打造永续社会。“每一位地球村的公民都要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者和参与者。”

中文版序

此书的作者群是来自全球各地的教育变革者及实践者,他们在书中除了阐述自然为本的学习、生态素养、系统思考等传统环境教育领域的论述,也提出颇多令人深受启发的观点,诸如:正视社会情绪能力学习的重要性,让孩子学会承受压力,面对生活环境的变迁;强调玩耍和游戏对儿童心理健康与学习的助益,要让孩子从玩中学;建立健康校园饮食文化,透过农场到餐桌的食物教育,带孩子深入认识世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以地球为中心,变革农业教育、医学教育、职业教育、经济学教育、工程教育,打造新世代的士农工商,为“人类世”掌舵。

……

想象一下,在教师适当引导下,小学生也有能力参与公共事务,举发污染场址,要求县市议会通过法案解决问题,要求公务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huanzia.com/whzyyjz/10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