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核历代本草汇言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 荔枝核 荔枝核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树的种子。主产于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味甘、涩,性温。归肝、胃经。功效理气止痛、祛寒散滞。临床用名有荔枝核、盐荔枝核。 《本草衍义》:治心痛及小肠气。 《本草纲目》:荔枝核入厥阴,行散滞气,其实双结而核肖睾丸,故其治颓疝卵肿,有述类象形之义。治颓疝气痛,妇人血气刺痛。 《本草蒙筌》:煅存性酒调,治卒心痛疝痛。 《本草备要》:宣,散寒湿 甘涩而温。入肝肾。散滞气,辟寒邪。治胃脘痛,妇人血气痛(煅存性五钱,香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盐汤或米饮下,名蠲痛散。单服醋汤下亦效)。其实双结,核似睾丸(睾音皋,肾子也)故治?疝卵肿,有述类象形之义(煅存性,酒调服,加茴香、青皮,各炒为末,酒服亦良)。壳:发痘疮。烧存性用。荔枝连壳煅研,止呃逆(生荔枝多食则醉,以壳浸水解之。此即食物不消,还以本物解之之义)。 《本草求真》:味甘气温,专入肝肾,散滞辟寒,双核形似睾丸,尤治疝卵肿,以其形类相似有感而通之义也。治疝气如斗,用荔枝炒黑与茴香、青皮各炒为末,用酒送下。 痘疮不起,用壳[批]荔枝壳煎汤以服,盖取壳性温补内托之意。然要皆属性燥,用当酌症所宜,非若龙眼性主温和而资益甚多也。出建产者良。 《本草易读》:近世多用此伪麝香,不可不知。 甘,温,涩,无毒。入厥阴经。治男子疝之肿大,疗妇人血气之刺痛。止心脾之疼痛,除闽、蜀二处皆有之,以闽中者为胜。木高二三丈,类桂木、冬青。绿色蓬蓬然,四时不凋,肾囊肿大,烧研酒服。或加青皮、茴香。(验方第一。) 心脾痛,为末醋下。(第二。) 小肠疝气,荔枝、小茴、枳壳、半夏、木香少许。(第三。) 《本草从新》:宣、散寒湿。 甘涩而温。散滞气。辟寒邪。治胃脘痛。妇人血气痛。(存性五钱、香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盐汤或米饮下、名蠲痛散、单服、醋汤下亦效。)其实双结。而核肖睾丸。(外肾也。)故治疝卵肿。有述类象形之义。(存性、酒调服、加茴香青皮、各炒为末、酒服亦良。)无寒湿滞气者勿服。烧存性。荔枝甘酸热。解烦渴。止呃逆。(荔枝七个、连皮核烧存性多食令人发热烦渴。龈肿衄血。病齿及火病患。尤忌之。壳发痘疮。又解荔枝热。(生荔枝多食则醉、以壳浸水解之、此即食物不消、还以本物消之之意。)花皮根。喉痹肿痛。煮汁含咽。 《本草便读》:散滞祛寒。治肝经之疝疾。味甘性热。医胃腑之瘀疼。(荔枝核味甘温。色紫。肝经血分药也。功专散滞祛寒。行血中之气。且其形类睾丸。故治一切疝疾之因于寒者。其所以治心痛胃痛等证。亦寒凝血滞之意欤。) 《本草撮要》:味甘温涩。入足太阴厥阴经。功专散滞气。辟寒邪。得香附治胃脘痛。妇人血气痛。得茴香青皮治疝卵肿。加酒服尤妙。无寒湿滞气者勿服。烧存性用。荔枝甘酸热。连皮核烧存性为末。白汤调下。治呃逆。壳发痘疮。并解荔枝热。荔核多吃损齿。有火者忌。 《得配本草》:荔枝甘、酸、温。入足厥阴经。散无形质之滞气。治瘤赤肿,发小儿痘疮。烧炭,治呃逆不止,擦风牙疼痛。配白梅,贴疔肿。鲜者多食即发热,烦渴,龈肿,衄血,发痘痒。(以壳浸水饮之,或饮蜜水一杯,便解。)病齿及火病人尤忌之。 壳煎汤,发痘。烧烟,解痘秽。 核甘、涩,温。入足厥阴、少阴经。散滞气,辟寒邪。治疝,疗心痛;得醋,治脾痛不止。配青皮、茴香,酒下,治肾肿如斗。调香附,米饮下,治血气攻痛;和木香,治胃脘寒疼。煅炭存性,研末用。 花、根煎汤含咽,治喉痹立愈。 《本草分经》:甘、涩,温。散滞气,辟寒湿,治胃脘痛,形肖睾丸,故亦治颓疝、卵肿。煅用。 《玉楸药解》:味甘,性温,入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暖补脾精,温滋肝血。 荔枝甘温滋润,最益脾肝精血。木中温气,化火生神,人身之至宝。温气亏损,阳败血寒,最宜此味。功与龙眼相同,但血热宜龙眼,血寒宜荔枝。木郁血热,火泄金燔者,食之则龈肿鼻衄,非所当服。干者味减,不如鲜者,而气质和平,补益无损,不至助火生热,则大胜鲜者。其功生津止渴,悦色益颜,发痘消疮,治肿疔、瘰疬、赘瘤之类。 荔枝核治?疝囊肿。 《饮片新参》: 形色:色紫红,形长圆。 性味:涩温微苦。 功能:入厥阴经,行散滞气,治?疝囊肿,妇人经寒刺痛。 分量:一钱半至三钱。 用法:碎炒用。 禁忌:湿瘀内热者忌用。 《中药大辞典》 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种子。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净皮肉,取种子,洗净晒干。 主产广东、广西。此外台湾、福建、四川亦产。 荔枝核干浸膏水溶液能显著降低血糖。荔枝核所含α-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具有降低肝糖原的作用。 (整理/史珂玉) (校对/小K) (媒体/全思捷) ▼点击查看药典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huanzia.com/whzzwtx/6297.html
- 上一篇文章: 安全健康环保天然的洗涤剂无患子酵素
- 下一篇文章: 荔枝果肉的主要活性物质及其健康效应研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