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型白癜风的偏方 http://m.39.net/pf/a_4674642.html

让自然生活成为杭州的一张名片

博物·生活·乡土

9月山野在杭州植物园和小西天开展了昆虫系列课《语文书里的昆虫记》,课程内容取材自三篇小学语文课文——《昆虫备忘录》、《小毛虫》、《棉花姑娘》。

招募推文中我们写到“通过本次系列课程,希望将书本里的知识和真实的昆虫世界串联起来,帮助孩子们了解身边的昆虫以及它们的生活现状,对它们有更为系统的认识,让课文和自然都变得亲切有趣起来。”

这些目标我们达到了吗?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有意思事情呢?让我们一起通过几个课程中的小片段来看看吧!

老师快看!这是什么?

蜻蜓的“眉毛”

“老师快看!蜻蜓!”

“让我瞧瞧。哦,这是竖眉赤蜻,快找找它的眉毛!”

“眉毛在哪呢?没有呀?”

“你们注意看它脸正的前方,是不是有两个黑点点?”

“老师你骗人!眉毛怎么会长在鼻子上?”

竖眉赤蜻,得名于面部的两个黑色斑点

在昆虫课上孩子们常常与老师有类似上面例子里的对话。这样的对话发生的前提是孩子自己真正的、近距离的观察到了昆虫的细节,并且有了自己的思考。

观察的前提是我们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习性,并依据知识采取行动。例如,蜻蜓的复眼虽然可以捕捉高速运动的物体,但却是个近视眼,只要我们慢慢把脸凑上去就能完成一次亲密接触;在观察善于跳跃的蝗虫时,我们可以把观察盒放在它们前进的方向上,请君入瓮;而对于小型甲虫,利用它们假死的习性,将观察盒放在它们的下方,轻轻碰它们几下,它们就会乖乖落在盒子里。

观察昆虫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了解它们的习性,而对于它们习性的了解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观察。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不断向孩子传递一个正向循环的理念,使用知识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世界,了解世界的过程种我们又能增进知识,做这样的事情是有趣有益的。

运用课程中讲过的知识一起讨论、完成游戏

大明星

这次系列课的明星物种是什么?

没有参加课程的人脑海里可能瞬间就有各种答案,是翩翩起舞的蝴蝶?帅气的独角仙?或者是宝石般绚烂的蜻蜓?实际情况是,这一次课程里最大的明星是两位“多足怪”——盲蛛和马陆。

当我们在小西天第一次遇到它们时,孩子们都很害怕,更别提和它们接触了,但第二节课开始时,孩子们竟然主动来问老师:“今天我们还能见到马陆吗?”、“今天我可以请盲蛛到我的手上吗?”

感受马陆步足爬过皮肤

参与者害怕昆虫、蜘蛛这类小虫子,不愿意接触,是我们在自然课程中最常遇到的事情。恐惧并不是一件坏事,我们的恐惧本能帮助我们的祖先在森林中存活了千万年。但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去识别危险、处理危险,我们需要把恐惧留在过去,迎接与自然共处的未来。

战胜恐惧的最好方法就是面对恐惧,当我们了解这些小生命对我们不会造成伤害后,我们就可以大胆与它们接触,通过接触印证了我们的知识后,我们就可以开始与自然成为朋友。

叶子上的洞是谁下的手?让我们好好看看

蚊子

猜猜下面这张照片里我们在观察什么呢?这又是一个大概没人能够猜出来的答案。

原来我们正在观察一只在老师手臂上吸血的蚊子,吸血以前蚊子的肚子是干瘪透明的,随着血越吸越多,它的肚子肉眼可见的膨胀,最后变成了一个红色圆球。

我们都被无数的蚊子吸过血,但可能没有几个人观察过这个过程吧?

蚊子在犀牛老师手上吸血

小西天的昆虫比植物园要多很多,但变多的昆虫里不会只有我们喜欢的种类,蚊子也是其中的一员。虽然我们不喜欢蚊子,但我们也需要知道,蚊子在吸取人血的同时也是其它食肉昆虫和鸟类、蛙类的食物,它也是自然界生态链中的一环。如果我们希望世界丰富多彩,我们就需要接受我们不喜欢的东西存在。

甲壳虫小朋友正在将这起案件登记入册

青凤蝶的翅膀

课程中,我们曾捡到青凤蝶的翅膀,轻轻一抹手上便沾上了彩色的鳞粉,翅膀上被擦过的部分则变得透明。原来蝴蝶五彩斑斓的色彩来自于它身上的鳞粉,难怪科学界会把它分类为鳞翅目昆虫。

当我们观察完翅膀后,花蝴蝶小朋友问我,是否能把凤蝶的翅膀送给她。我本以为她要把翅膀带回家去收藏,没想到她说“我想把它放到一个最漂亮的地方”。

我们往前走了一小段路后,她发现了自己的目标,蹲到路边小心地把翅膀放到一块石头上,转头对我们说:“你们看,它放在这里真美啊!我们就把它放在这吧!”这样的画面是我在自然里遇到的最美画面。

青凤蝶的翅膀,

左侧边缘被擦过的部分已经可以看到下方皮肤的颜色

断腿求生

跳来跳去的螽斯、蟋蟀、蝗虫是我们在观察中最常遇到的小家伙。这类拥有跳跃足的昆虫有一个习性,就是面对威胁时会壮士断腕,把后腿留给捕食者以换得生存的机会。这样的方式当然可以帮助它们在当下保住小命,但它们接下来的虫生注定无比艰难。

因为观察学习的需要,我们在课程中免不了会将一些昆虫抓在手上或是放到昆虫盒内让小朋友观察,这样的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对它们造成干扰。让我们欣慰的是,昆虫课上小朋友们常常会主动告诉老师,“老师,我们把它放走吧,它这样看起来很不舒服”、“老师,我们已经看了很久了,让它走吧”。

老师,观察完要把它放回去哦

我们相信孩子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当他们学习了正确的自然知识,与自然产生接触,就会自然而然的爱护自然。自然课程并不只是老师向孩子传递自然知识,在课程中孩子们也不断用他们纯粹、善良的心灵回馈给我们力量。

未成年稻蝗,翅膀还只有小小一片

虽然系列课的时间来到九月,天气渐凉,但我们在课程中还是与这么多的自然朋友相遇。当书本、屏幕里的精灵出现在面前时,我们看到孩子的眼睛里有光。与这些朋友的每一次相遇都让我们把自己的世界拓宽了一些。

偶遇棕静螳

昆虫系列课结束了,今年的虫季也接近尾声,但自然的旅程永远不会完结,下半年山野会在观鸟课、植物课、群山课中和大家一起继续探索更宽广的自然,也期待明年开春后与大家一起再次造访昆虫的世界。

让我们山野再见!

期待下一次出发

往期精彩

招募:秋季博物群山

两昌古道博物游

植物:黄山栾树

无患子

枫香

南酸枣

鸟类:夜鹭

白鹭

乌鸫

普通翠鸟

两爬:浙江的蝾螈们

杭州的蛙蛙们

活动回顾:夏令营回顾

括苍山的奇幻野趣

---------------------------

如果你也喜欢自然,乐于参与户外爬山、观鸟、夜观、赏花识草、自然笔记、科普讲座、博物旅行、夏令营等活动,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huanzia.com/whzyyjz/10984.html